白皓 曲海龍《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11日08版)
  李明順:墾區發展需要大農業視角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玉米育種專家李明順眼裡,“共青農場是中國未來玉米生產的典範”。
  參加這次黑龍江共青農場與青年科技人才對接活動,是李明順第一次深入瞭解黑龍江農墾地區的耕作情況。在一望無邊的玉米地里,他拿著等待成熟的玉米向當地農技人員分析選種、種植、玉米脫水、病蟲害的防治情況。在進口大型農機具旁,看見535馬力的拖拉機組可一次完成破茬、深松、碎土、平整和鎮壓5項作業,工作一晝夜可整地2100餘畝,他感嘆“中國全能機械化的玉米種植在這裡成熟”。
  李明順認為,共青農場的玉米品種選擇已經走在前列,需要改進的是進一步培育出脫水再快一點、抗病性好一點的玉米。他提出,在以共青農場為代表的黑龍江墾區,需要有大農業的發展視角。
  李明順以自己為例,他認為農業專業的科學家們大都在自己研究的領域里鑽研,深度有了但廣度不夠,在這次活動中,自己和不同研究方向的農業青年科學家進行交流,深受啟發。
  “大量玉米做成飼料,飼料又喂給了豬吃羊吃。”李明順說,“比如要把玉米種植和飼料、畜牧等方面結合起來研究,就更明白玉米該怎樣更符合這條農業產業鏈的需求。”
  李明順說,這實際就是給共青農場等墾區出了一道題:怎麼綜合考慮農業發展的問題。
  在對接活動中,李明順註意到,共青農場有很多上了規模的生豬養殖企業,飼養條件現代化,但對養殖帶來的氮污染認識不足,短期內可能沒有問題顯現,長期以來會危害其他農業產業。同樣,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如何循環利用資源,控制污染,也是需要從大農業視角考慮的問題。
  李明順曾經到阿根廷南部的一個農業區域考察,他發現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共青農場有共通之處,在阿根廷的那塊農業區域里,聚集了進行文學創作、農業觀光的愛好者,在阿根廷樹立起一種文化標誌。
  “共青農場志願墾荒的精神、適宜人類居住的夏天和與俄羅斯相望美麗的小鎮,都是和農業相關的軟資源。”李明順說,挖掘出軟件的優勢,吸引進越來越多的社會科學研究者進行創作、研究,會讓共青農場也成為北大荒的文化標誌。
  尹靖東:項目化合作助科企“結婚生子”
  “不能指望說一兩句話、做一兩場報告就能把產業做大。”在參加完黑龍江共青農場與青年科技人才對接活動後,尹靖東建議,用項目化的方式推動科技工作者和地方企業合作是長久之道。
  作為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尹靖東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動物營養,他認為,地方能主動通過新聞媒體牽線搭橋,與科研單位、教學單位對接,是一條正確的“引智”路線。
  在尹靖東看來,搭建一個平臺,讓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地方、企業相互瞭解,為下一步真正把前沿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提供了基礎,“長久穩定的支持要讓合作走向市場化、產業化。”
  “怎麼市場化?怎麼產業化?”尹靖東的回答是:靠項目。
  他認為,每一個地方政府都應該重視科技對農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需要配備相應的資金預算來支持科技含量高的農業項目,科技工作者可以利用研究課題為項目匹配相應資源。
  “農業項目比較特殊,很多需要手把手地教,在田間地頭實踐研究。”尹靖東說,只有用符合市場的方式運作項目,建立共同的事業,才有可能把優質的農業做大。
  在此次對接活動中,尹靖東第一次深入瞭解了北大荒的生態特征,他的評價是“感覺非常興奮”。在走訪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交談中,他常常感嘆“這是一個出好東西的地方”,提起技術,他又會感嘆“欠缺的技術並不是難題”。
  他建議,共青農場應該加強宣傳推介,讓北大荒從一個人人心中都有的概念中具象出來,知道共青農場是一個什麼樣的無公害和有機農業的基地,“確確實實有國內並不多見的優質生態環境,在這裡發展農業可以做出很多特色,這裡的資源型農業在全國各地不可能複製。”
  尹靖東同時建議,共青農場把專家引進來考察對接、進行田間地頭的實驗是第一步,還需要儘快出台一套第一二產業的項目合作模式,增強對接科技和市場的力量,與此同時,繼續舉辦類似的科技對接活動,持久助力區域發展。
  “有時候第一次見面沒什麼感覺,但產業在一直發展,遇到新的機會和項目,一碰,火花就出來了。”在尹靖東眼裡,那就是科企對接“結婚生子”的時候。
  鄭天清:水稻育種研究有了共青新基地
  3天的對接活動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天清有了新目標,這位水稻遺傳育種的科研工作者計劃在共青農場開闢一塊水稻育種新基地。
  “共青農場是典型的第三積溫帶地區,對研究適合第三積溫帶種植的水稻有典型意義。”鄭天清說。
  通俗地說,積溫是指一年內日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上持續期間日平均氣溫的總和,是研究溫度與生物有機體發育速度之間關係的一種指標,第三積溫帶年積溫2300~2500攝氏度。
  在實地察看共青農場的水稻種植情況後,鄭天清發現,從育種的角度看,共青農場存在著第三積溫帶的普遍問題:品種類型相對單一,親緣關係過於接近。
  這就意味著,一旦有病害能夠打敗一種水稻本身的抵抗能力,就有可能讓其他品種的水稻也感染此病,最嚴重的結果就是會造成連片的水稻染病,導致大面積減產或者絕收。
  共青農場的工人也有這樣的擔心,但他們並不知道該選用什麼樣的新品種。鄭天清在黑龍江有兩處位於第三積溫帶的試驗田,培育新品種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但最近的一個實驗基地距離佳木斯機場也需要開車5個多小時。
  “共青農場到佳木斯機場只有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方便。”
  “我們願意提供實驗的土地。”
  “我們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提高研究效率。”
  ………
  共青農場幹部、職工的熱情感染了鄭天清,他現場決定把育種的新基地安排到共青農場,共青農場也計劃為鄭天清和研究團隊在2015年提供1公頃土地,用於實驗研究。
  “正在北京準備,要把育種材料帶到共青農場去,努力給第三積溫帶多研究出幾個水稻新品種。”鄭天清說。  (原標題:農科專家眼中的共青農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tbxkfgtos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