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邵逸夫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丁飛 湯一亮)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凌晨,香港人稱“六叔”的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歲。影星成龍說“和邵逸夫認識50多年,他90多歲的時候還在家裡的一個小房間里看電視、電影,是個不眠不休的老人家。”這說的是他和影視的淵源。
  也有不少內地的大學生們寫道:在幾乎每一個學校里,都有一座“逸夫樓”。這說的是他對內地教育事業的無私貢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說,他在香港推動演藝事業發展,在內地推動了教育公益事業。這是一位我們十分尊重的長輩。
  據說邵逸夫最忙碌的那幾十年,每天早晨6點起床,一天工作16個小時。其中一個任務是至少要看兩三部電影。最高紀錄是一天9部,一年700部。不知他能不能稱得上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
  也因此,他人生的第一個標簽,一定是“電影人”了。“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這句邵氏電影最著名的宣傳語,往往被作為字幕,打在他的每一部影片的開篇。
  從香港電影五十年代起飛到八十年代中期的繁華,他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了1000多部電影,開了200多家影院,打造出最賺錢的“東方好萊塢”。
  曾為邵氏拍攝乾隆皇帝電影的演員劉永形容當時的盛況:
  劉永:那時剛剛粵語片時代完結,到國語片時代興起,那段時間,全部是邵氏公司完全壟斷。因為邵氏公司旗下有幾百間戲院。
  而對於見證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全過程的邵逸夫而言,他所經歷的年代加在一起,就是一部香港電影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邵逸夫宣佈停止所有電影製作,將事業重心轉向電視,也由此拉開了TVB王國的序幕。
  《邵逸夫傳》作者祝春亭:他這一項投資,顯示了他有獨到和遠大的目光,他看了美國和歐洲,他覺得香港以後是電視的天下,而不是電影的天下。
  這是內地觀眾最熟悉的《上海灘》。誰能想到,40多年後,TVB已經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中文節目內容供貨商,而《上海灘》、《大時代》、《創世紀》《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鹿鼎記》等,更引發從香港到內地的追劇狂潮。
  至今,TVB已經推出港劇1500部,超過8萬多小時。而如今娛樂圈閃閃發光的偶像明星,更是緣起於此。1971年邵逸夫開辦TVB藝員訓練班,這個被稱為香港娛樂圈黃埔軍校的地方,先後走出周潤發、周星馳、鄭伊健、劉青雲,更誕生劉德華、梁朝偉等“無線五虎將”,帶來港劇全盛時代;而早年的“香港小姐”評選,則更因為邵逸夫才搭上香港經濟起飛、市民娛樂需求抬頭的順風車,得以流行。趙雅芝、張曼玉、李嘉欣,一一走紅。
  80年,邵逸夫打造了一個價值超過200億港元的影視王國。晚年,他告別了喧囂的娛樂圈。不知他是不是更喜歡現在的第三個稱號——“慈善家”?從1985年起,他每年拿出1億多元用於內地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據不完全統計,他至今共捐建了內地教育項目6000多個,遍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捐贈款項34億港元。教育專家熊丙奇昨天在專欄中寫下:這是一種民間慈善基金與官方合作的成功典範:
  熊丙奇:申請有關的資助項目,首先需要教育部門的審核,然後才能得到這個項目的資助。他的邵氏基金會一直與我國的教育部合作,因為他資助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學校的建築物,那麼它要求捐贈的項目是一個長期的項目,而不是一個短命項目。所以要求教育部門的配合,相關受捐學校要有匹配的投入和妥善的管理。中國教育發展需要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
  2007年,年滿100歲的邵逸夫獲得中國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未能到場的他拖人帶來如下一段話: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基石。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寄托在孩子們的身上,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是我的心愿。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希望全社會多來關心和關註教育事業——邵逸夫。
  1月7號,昨天,凌晨6點55分,邵逸夫離世,享年107歲。在香港,人們稱他“六叔”。有媒體人感慨,百度地圖上的逸夫樓,密密麻麻,近3萬座。向邵逸夫107歲的一生致敬,它們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力量。
  天空中,那顆2899號行星,叫做“邵逸夫星”。  (原標題:邵逸夫傳奇人生落幕 千棟“逸夫樓”豎立中國慈善標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tbxkfgtos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